必一运动官网奥运会场馆建设及赛后利用研究在现代社会,奥运会不仅仅是国际体育竞技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第2 次世界大战以来,奥运会举办城市都把举办奥运会作为促进城市再造,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然而奥运经济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奥运会能否对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持续的积极的经济影响,关键取决于奥运会结束后场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如果能够科学地规划奥运场馆,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发和利用奥运会场馆资源,将会使奥运会场馆成为独特的遗产,并为主办城市的经济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反之则使主办城市背负沉重的财政负担。因此,本文拟对1972年以来历届奥运会体育场馆的建设及赛后利用问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资源赛后利用提供借鉴和理论依据。
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奥运会的大多数比赛曾长期在室外举行。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以及奥运会竞技水平的提高,奥运会的大多数比赛逐步移至室内。由于奥运会规模越来越大,比赛项目越来越多,竞赛组织的难度越来越大,使得奥运会场馆的建设规模和档次越来越高,奥运会场馆建设的大型化、多样化的趋势十分明显。
自1972年以来,多数主办城市都把奥运会作为促进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基本做法就是建设奥林匹克公园,并将主要的奥运场馆设施都集中在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在促进城市现代化方面主要具有以下作用:第1,奥林匹克公园大多建在主办城市的传统工业区,甚至垃圾场、荒地、经济落后地区,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使这些地区成为新型城区;第2,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极大地拉动了周边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奥运村的住宅往往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全部销售给业主;第3,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往往形成了集体育、娱乐、文化、会展等产业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文化体育娱乐中心,极大地带动了主办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城市精神文明的建设。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来,多数主办城市都力求将奥运会办成奥运会历史上最好的奥运会,在体育场馆建设过程中求大求全,场馆建设规格普遍较高。尤其 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其场馆建设的规格均已超过了国际奥委会规定的2012年奥运会的场馆建设规格。由于奥运场馆超标准建设,使得悉尼和雅典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在奥运场馆运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许多主办城市由于缺乏奥运会场馆建设和运作经验,没有将奥运场馆的建设与赛后利用有效结合起来,导致奥运场馆建设费用超出预算,赛后利用较为困难。 1976年蒙特利尔奥申委向国际奥委会提交的申办报告提出将奥运会办会的预算控制在1.24亿美元之内,然而最终的支出超过了15亿美元。2004年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规划不够周全,尤其场馆的建设支出、场馆的赛后利用、场馆建设工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明显。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奥运会运营和其他相关支出达120亿美元,这一数额超过了除北京奥运会以外历届奥运会的经费支出。2004年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其中一半以上的财政赤字与奥运场馆的规划不周有关。在场馆建设过程中实际支出比预算高出30%~50%,其中许多超额支出是由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启动较晚有关。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问题目前在雅典仍在争论。按原计划比赛场馆应当移交给地方政府和私人企业,然而这些政府机构和企业在奥运场馆的设计和计划阶段没有参与,缺乏场馆运营的经验和必要的准备,因此目前只有极少数的奥运场馆移交出去。许多专家建议将一部分未移交的同时又不被希腊人喜爱的比赛场馆拆除,这些场馆包括棒球场、垒球场和曲棍球场等。但这也必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雅典奥运会场馆建设与运营的教训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
除足球小组赛、帆船赛等场馆设施往往建在其他城市以外,目前奥运会场馆大多集中建在主办城市。1972年以来,除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以外,历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都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奥运场馆的建设。这些资金除奥运村等少数设施的资金能够通过法人招标的方式筹集以外,多数奥运场馆设施的建设费用要由主办城市政府承担。巨额资金的投入给多数主办城市的政府部门都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
由于奥运场馆主要用于承接重大体育赛事,功能比较单一,因此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难度非常大,经营和开发奥运场馆赛后资源是每个主办城市都面临的重大挑战。1972年慕尼黑奥林匹克公园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每年的运营维护费用平均达到3000万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建设的奥林匹克公园尽管规模较小,但奥运会结束以后每年的维护费用也超过800万美元。在奥运场馆维护方面,亏损最为严重的是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尽管奥运会前和奥运会结束以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制定了奥林匹克公园的长远发展规划,但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运营管理方面仍然面临相当大的困难。2003年一年当中奥林匹克公园运营支出为 1.39亿澳元,收入仅为5443万澳元,亏损竞达到8539万澳元。到2004年,澳大利亚主体育场冠名权售给澳大利亚著名的电信公司(Telstra),运营状况有所好转,2004年6月之前运营支出为1.08亿澳元,收入为9150万澳元,但仍亏损1687万澳元。
长期以来国际奥委会对现代奥运会场馆的建设问题极为关注,早在1911年顾拜旦先生就曾经指出:“非常不幸,近期举行的奥运会常常导致过高经费开支,其中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是由于建永久性场馆引起的,许多永久性场馆的建设根本没有必要,因为临时性的场馆已足够”。罗格先生就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曾经说过: “我们应当更聪明些,能够找到奥运场馆最合适的规格,以便在奥运会后场馆仍能被充分使用”。
现代奥运会诞生以来,奥运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奥运会规模的扩大给主办城市在场馆建设方面留下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控制奥运会的规模降低主办城市场馆建设负担,罗格先生上任后积极推动奥运会的“瘦身运动”。为此国际奥委会专门成立了“奥运会研究委员会”(Olympic Games Study Commission)专门研究如何控制奥运会的规模,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建设奥运场馆问题。在2002年墨西哥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4次全体会议上,奥运会研究委员会提交了初步研究报告;在2003年布拉格举行的第115次全体会议上,提交了最终研究报告。该报告在奥运场馆建设方面的要点包括:
(1)奥运会主办城市应尽可能使用现有场馆,只有场馆具有遗产价值的才能建设新的场馆,没有遗产价值应尽可能利用临时场馆。
(2)进一步合理评估和理性化地规划场馆的座席数,这是降低场馆支出和避免奥运会规模无限扩大的主要手段
(5)国际奥委会必须与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联合制定奥运会场馆的有关标准,包括使用现有设施的标准、建设临时设施的标准以及主办城市所需场馆数量的标准。
总体而言,现代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有以下4种模式:第1种模式,继续用于组织体育活动。奥运会结束以后,奥运场馆区域尤其是奥林匹克公园通常都成为主办城市乃至一个地区的大型体育活动中心。这些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职业体育竞赛活动、大学体育竞赛活动、国家级高水平运动训练中心、居民健身活动、社区体育俱乐部活动等。第2种模式,交替使用模式。许多奥运会主办城市都在奥运会期间为了节省开支,将大型商贸展览中心、大型会议中心临时改作奥运比赛场馆,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恢复原来的功能。而奥运村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往往成为城市住宅新区、大学生宿舍、办公用房等。第3种模式,多用途使用模式。奥运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就充分地考虑了赛后的利用,进行了多功能设计,使得奥运场馆在奥运会结束以后能够开展体育、商贸展览、音乐会、演唱会、娱乐等多种大型活动。第4种模式,搭建临时场馆设施,奥运会结束后直接拆除。一些体育项目不被主办城市居民所喜爱或者比赛项目适宜在户外进行,因此举办这些项目比赛的场馆设施通常属于临时搭建的设施,奥运会结束以后则直接拆除。例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自行车、射箭和赛艇设施均是搭建的临时场馆,奥运会结束以后被拆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场馆建设都采用现代建筑工艺、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来建设临时场馆和设施,一方面降低了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也满足了比赛需要。例如悉尼奥运会主体育场采用现代建筑工艺在奥运会期间增加了3万个座席,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则拆除这些座席。许多大型赛事的主办城市在场馆建设过程中使用气膜体育建筑,在比赛结束以后则拆除这些建筑。
2.2.2奥运会场馆建设和运营应当统筹考虑,同时应当积极采用政府和企业相结合的建设与运营模式
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是密切相关的,目前国内外奥运会场馆及其他大型场馆的设计、建设和赛后运营的趋势是采用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和企业相互协作相互支持的模式
采用PPP模式由企业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可以有效地降低政府风险,尤其是可以有力地提高奥运会场馆及其他大型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提高经营效益。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PPP模式可以细分为:BOT模式(建造-运营-移交)、BTO模式(建造-移交-运营)、BT模式(建造-移交)、TOT模式(移交-运营-移交)、BOL模式(建造-运营-出租)和DBFO模式(设计-建造-融资-运营)。悉尼奥运会场馆建设就成功地采用了PPP模式。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在奥运会场馆建设方面进行法人招标,最终悉尼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主体育馆和奥运村招标成功。澳大利亚多丛公司(Multiplex)和汉姆布鲁司银行(Hambros)组成的联合体中标负责主体育场的设计、施工、融资和运营。场馆建设支出为4.63亿澳元,其中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出资 1.35亿澳元,其余3.28亿澳元主要通过股票上市、银行借贷、冠名权和出售会员等方式筹集。悉尼奥运会主体育馆建筑面积70420平方米,21000 个坐席,总造价1.97亿澳元(1.23亿美元),其中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出资1.42亿澳元,其余由澳大利亚一家名为“Abigroup”的开发公司承担。奥运会结束以后由这家公司承担场馆的运营,30年以后移交给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奥运村则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和销售,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就已经全部售出。新建的奥运村是太阳能公寓,包括2000个单元,可以居住5000人。每套公寓售价为42万~49万澳元,单元房售价为52万~68万澳元。亚特兰大奥运会主体育场由亚特兰大奥运会组委会出资2.89亿美元建造。在建设之初奥运会组委会与亚特兰大英雄队(Atlanta Braves)和亚特兰大市政府签订了一个协议。主要内容包括:奥运会主体育场由组委会出资兴建,奥运会结束以后运营管理权力移交给亚特兰大英雄队,由其运营30年以后产权移交给亚特兰大富尔顿县政府。奥运会结束以后,主体育场的2/3被拆除,仅留1/3作为亚特兰大英雄队的比赛场馆。
现代奥运会场馆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奥运场馆必须努力地把职业体育融入场馆运营战略,这是二战以来奥运场馆运营管理的成功经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在奥运会结束以后成为拜仁慕尼黑俱乐部的主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蒙特利尔奥运会主体育场在奥运会结束后成为美国职业棒球俱乐部(Montreal Expos)的主场和一家加拿大橄榄球联盟俱乐部的决赛场地必一运动官网。洛杉矶奥运会的主要场馆设施在奥运会结束以后都成为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比赛场馆。其中纪念体育场(Memorial Coliseum)建于1927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曾举行2届奥运会(1932年和1984年)开幕式和闭幕式的体育场。奥运会结束体育场成为洛杉矶一家职业橄榄球俱乐部袭击者队(Raiders)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橄榄球队的主场。洛杉矶奥运会篮球比赛场馆富洛姆体育馆在奥运会结束以后一直是洛杉矶湖人队(NBA)和洛杉矶国王队(Los Angeles Kings,冰球队)的主场。玫瑰碗体育场(建于1922年)在奥运会结束以后,一直是加利福尼亚大学橄榄球队的主场,曾举办5次美国橄榄球联赛决赛,男子足球世界杯(1994年)和女子足球世界杯(2002年)决赛阶段的比赛。悉尼奥运会结束以后成为澳大利亚一个著名橄榄球俱乐部的主场。
奥运会场馆大多集中于奥林匹克公园,奥运场馆的运营主要以组织大型体育、文化、商贸、、宗教活动为主。汉城奥运会结束以后,汉城奥林匹克公园成为一个体育与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娱乐中心。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建设阶段就被定位为一个世界独一无二的集体育、休闲娱乐、文化、商贸、科教为一体的大型活动中心:体育城、学习社区、信息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赛事城以及健康社区。具体的目标包括:第1,使公园成为“澳大利亚体育第一基地”,成为一个综合性世界独特的体育产业模式;第2,一个杰出的教育与培训中心;第3,促进科技发展,将其作为经济发展引擎,提高城市竞争力和公园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第4,成为国家的健康、娱乐和康乐中心;第5,一个地区性文化、艺术、食品和娱乐中心。
(1)组织38个项目的体育比赛,其中有400万观众到奥林匹克公园观看比赛,比上年增加77%。130万观众光顾主体育场观看比赛,奥运会后举办的橄榄球联赛单场观众记录为109874人;
(2)每周3000人到高尔夫训练场参加娱乐健身活动,每周1600人到网球中心打网球,13500人参加250次学习游泳和田径赛事活动;
(3)举办过南半球规模最大的悉尼复活节展示,奥林匹克公园每年吸引550万人游客,这一数量与大堡礁游客数量大体相同;
显然奥运场馆的运营必须摒弃只搞体育的传统模式,必须充分利用奥运会提供的平台积极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场馆运营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活动的策划与运营水平,积极吸引和承接各类大型体育、文化、商贸、娱乐活动,使奥运场馆区域成为多功能的大型活动中心。这是奥运场馆运营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
根据国外经验,奥运会结束后奥运场馆的收入渠道主要包括以下门类:奥运会基金收入、豪华包箱收入、冠名权收入、门票收入、广告收入、永久性坐席收入、食品饮料及吧台收入、停车场收入等。
每一届奥运会结束以后,各主办城市都把奥运会市场开发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建立奥林匹克基金会,以进一步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一些主办城市把基金会收入的一部分用于补贴奥运场馆的运营支出。豪华包箱是配置在大型体育场馆坐席当中,包括多种设施和多种高级服务项目的单元型坐席。一套豪华包箱往往包括吧台、付费电视、沙发、休息室等各类配套设施,豪华包箱内还提供停车证、参加会员活动、高级餐饮服务、会见职业俱乐部官员和运动员等服务,一般都有服务生提供专门的服务。豪华包箱是企业组织商业活动以及和客户进行交流的理想场所,价格非常昂贵,一般销售给企业。豪华包箱是国外大型体育场馆中最重要的收入渠道。
冠名权是大型体育场馆一个非常重要的无形资产,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应当积极运作销售奥运场馆的冠名权。悉尼奥林匹克公园在奥运会结束以后亏损非常严重, 2003年澳大利亚著名的Telstra电信公司购买了澳大利亚主体育场的冠名权以后极大地缓解了悉尼奥运场馆的亏损状况。目前体育场馆冠名权已经成为大型体育场馆的一项最重要的收入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