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前后间隔宽了 球迷离赛场更近了2023年3月底,北京工育场改造复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4月15日,这座北京球迷最熟悉的体育场将迎来2023中超联赛开幕和北京国安的回归,以全新面貌正式亮相。京城球迷的“四合院”在改造复建为专业足球场后,呈现出诸多令人惊喜的变化。
如今的工育场是全新的——以前的围栏和大门被拆除,但熟悉它的人依然有着与老朋友相处的那份妥帖,昔日习惯的一切依然在原来的位置——从工体北门走进广场,第一眼看到的仍是北广场中央1959年落成的男女工人“迎宾”雕塑,“男子足球”与“女子篮球”两组雕塑坐落在其东西两侧。
工育场1959年建成时的外观被重新恢复:经典的椭圆造型、旗杆、大门门柱、建筑装饰构件等等。传统外观背后有着现代科技的影子,新工体采取了清水混凝土工艺建设,将朴素简约和庄重典雅完美融合。
新工体草坪舍弃了以往的天然草,对标世界杯、五大联赛专业足球场,采用了世界最先进的草坪构造:300毫米厚根系混合层、100毫米厚中间层、150毫米厚砾石层。同时配置包含自动喷灌系统、地下低温加热系统、地下真空通风排水系统、草坪生长光系统的草坪设备系统。为更好打理养护锚固草系统,新工体还引入来自欧洲的高压钠灯系统为草坪人工补光,以保障草坪质量。
走进内场,新工体最大的地面变化是撤掉了跑道——以前工体的跑道将草坪与观众看台远远隔开。“变身”为专业足球场后,东西看台第一排座椅距离草坪仅8.5米,南北侧距离为10米。与此同时,原来工体的两层“盘形”看台变成4层“碗形”看台,看台坡度增大,观众的视野更加开阔。
北京国安俱乐部行政总监张四化对新变化充满期待:“没有跑道之后,能让球迷更专注于比赛,全方位感受到球员跑动、拼抢的,听到足球从草皮上划过的声音、传球时脚与球碰撞的声音,对于球迷的视听体验是一个提升。”不仅前排球迷可以看到场边球员的微表情,场上球员也能在比赛中更清晰感受到一个拢音的、6.8万育场的呐喊助威。
作为现代场馆,提升观赛体验是工体改造复建着力的一大方面,当新增的球场罩棚可覆盖所有观众席的同时,对球场的通风性也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新工体一层看台在水平面以下。为更好地通风,一层看台座椅下方加装了通风口。目前国内大多数体育场在夏季只能依靠自然通风降温,新工体在每个防火分区安装一定数量的机械通风机,并在一层看台的观赛座椅下方预留通风口。夏季办赛时,风机将通过出风口促进自然风的流动和循环,达到降温目的。据了解,考虑到舒适度,通风量被设置为20-50立方米/小时。
与过往相比,国安队新赛季在新工体比赛时将更强烈感受到“为主场而战”的氛围。国安队徽的灯箱已经在球员入场通道顶棚安装完毕,灯箱前的箭头形灯带动感十足。俱乐部后续还将完成入场通道两侧墙壁的软装,呈现更多国安元素。
根据国际足联要求,专业足球场需在替补席同侧预留替补球员热身区域。新工体同样按此标准设置,并铺上人造草。下沉式的替补席紧挨着球迷看台,主队的替补席每个座椅上都有国安队徽。
1959年建成时,工育场的承载量是8万人,观众们的座席是看台上的一排排长条凳。1987年,工体为第十一届亚运会进行改建,红、绿、蓝、黄、棕5种颜色的座椅取代了条凳;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工体按7度抗震设防标准进行了全面的结构加固。经过几次改造,工体的座椅数为6.5万个。
本次改造复建后,新工体场地空间得到优化,总座位数增加至6.8万个。之前多种颜色的座椅被统一为“国槐绿”,球场东看台则用北京国安黄绿两个主题色拼出了“BEIJING FC”字样。北京国安俱乐部行政总监张四化介绍,俱乐部希望打造出主场绿色的海洋。
在座椅数量增加、颜色统一的同时,新工体看台座椅的前后间隔加大,观众区看台座椅排间距为80厘米到90厘米,排间距和座椅间距较之前均有明显提升。身高1.8米的新京报记者现场体验,落座之后,膝盖与前排座椅靠背还有10厘米的距离。每个座椅均加装杯架,令球迷们观赛时能有更舒适、便捷的体验。
每个比赛日,国安队将乘坐大巴由地下通道直抵球员室前的回廊,进入主队室,为比赛做最后准备。
改造复建后,新工体的主队室变得更为宽敞,并新增了技术人员和教练员工作室、装备间、淋浴间、室和室内热身区。赛区和俱乐部还将配置相应医疗保障设备,室的功能将更为完善。
走进主队室,顶棚巨大的国安队徽极为醒目,周围环绕着一圈灯带照明。室内环形设置了34个球员座位,座位上安放了坐垫,座椅宽度达到70厘米必一运动官网,保证每名球员可以舒适就座。比赛日时,每个座位后方墙壁将挂上球员的比赛服,座椅下方则专门设置了插座、放置护腿板和球鞋的空间。